孩子假期被手机“绑架”?这份“避坑”指南请查收
暑假,宅在家里的“神兽”有了大量的空闲时间,由于许多父母要上班没法陪伴,手机就成了这些孩子不离手的“伙伴”。家长要注意的是,手机里的游戏、聊天软件不但影响孩子学习,还可能导致孩子遭遇诈骗。遇到这些“坑”要怎么做?记者采访了家长、警方以及心理医生。
(相关资料图)
家长:用陪伴抵抗“手机瘾”
和大多数中小学生一样,开学六年级的黄玲玲已经拥有了自己的智能手机。“打开手机,孩子经常会刷抖音、快手、B站等,她说上面有很多有趣新鲜的事物,每次玩都能玩大半天。”家住市区绿城庭园小区的市民范女士说,暑假来临,孩子就有了大把的时间,但总是沉溺于手机上的“花花世界”,实在令人头疼。“就拿我自己孩子来说,孩子经常因为玩手机不吃饭、不写作业和我争吵。”范女士说。
“现在电子产品对孩子们的荼毒太厉害了,有的孩子拿着电子产品查阅资料,进行学习,有的孩子就成天看抖音、打游戏、网聊。”家住市区金陵名府小区的市民顾先生说,因为工作繁忙,自己经常不在家,暑假就把孩子送到老家。“为了能和孩子保持联系,我专门给孩子买了一台智能手机,谁知道孩子经常打游戏到半夜,管教起来特别不容易,还是孩子的奶奶打电话来告诉我。”顾先生愁眉不展地说道。
正确引导青少年合理使用手机,家长有何经验?顾先生告诉记者,因为孩子手机成瘾的问题,他在工作之余经常回老家看望孩子,同时送去孩子平常需要用到的书籍和生活用品,和孩子一起吃饭、谈心。“我也是从孩子时期过来的,知道他最需要的就是陪伴,只要给他足够的安全感,正确地引导他,应该能帮助他减少对手机的依赖。”顾先生说。
当前正值暑假,许多未成年人接触网络、使用网络的时间大大增加,除了引导孩子正确使用手机以外,网络环境的好坏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也十分重要。
走访中,不少家长表示,有关部门应亟需加大网络安全监管力度,切实筑牢未成年人网络安全的坚实防线,身为家长更要以身作则,增强孩子的辨别能力和自控能力,同时引导孩子合理安排上网时间。
警方:“反诈课”必不可少
就在这个暑假,宿迁市就有多名未成年人遭遇网络诈骗。7月4日,居住在泗阳县的苏同学在家玩手机时,看到一条内容为领取“蛋仔派对皮肤”的视频,就使用QQ添加了一名陌生人,后在对方引导下操作微信、支付宝、手机银行,转走母亲银行卡28000元。居住在宿城区的张同学在玩手机游戏时也遭遇了诈骗。他看到一个送游戏皮肤的直播后也加入了QQ群。进群之后,张同学被告知因为违规领取皮肤账号被冻结,需要转账才能解冻。于是张同学在对方的指导下用云闪付支付,先后转账9900元。
对此,宿迁警方提醒:孩子玩手机被骗时有发生,家长一定要注意。家长平时要教育孩子,将相关反诈案例讲给孩子听,提高孩子的警惕性;要时刻注意孩子使用手机的情况,经常查看手机上是否有不是家长安装的App;要留意孩子的异常举动,如背着家长偷偷操作手机等;要注意孩子在微信、QQ等社交媒体上的聊天情况,及时阻断与骗子的通联。
心理咨询师: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
对此,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专职心理咨询师丁云称,许多家长可能都有过这样的体会:孩子们拿起手机容易,但想让他们放下就没那么简单了。
丁云告诉记者,智能手机上的信息是无休无止的,每一次自动播放,都有可能让人不断放纵自己的欲望,也加重了用户对手机的依赖。这些设计对于还处在身心发育阶段、自控能力相对较弱的未成年人来说,都具有很强的成瘾性。这种行为一旦成为习惯,就会形成恶性循环,导致青少年对手机愈加沉迷。
丁云说:“手机本身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青少年的情感需求。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来自亲密关系的陪伴、支持,给予他们安全感。有时这种情感需求并不能从家庭亲子关系中得到满足,有些家长会在孩子需要陪伴的时候,让手机、平板电脑等充当‘电子保姆’,这也将青少年进一步推向了手机等智能设备。”
如何能够帮助青少年暑期放下手机呢?对于低年级的孩子,其家长需要帮助孩子制定暑期计划,高年级的孩子可以自己制定暑期计划。家长除了要采用合理方式控制青少年手机使用时间外,还要从青少年深层次的心理需求出发,给予青少年更多陪伴、支持。丁云说:“家长首先应以身作则,合理控制自身手机使用时间,为孩子树立榜样。如果家长能够在孩子需要陪伴的时候,多陪其做做运动、聊聊天、做做游戏,或许孩子就不会总玩手机了。”(记者 王艳珅 周妮 见习记者 臧子青)
标签:
相关文章
三祥新材: 公司采用国内首创的沸腾氯化工艺生产氧氯化锆,设计产能可达10万吨,项目一期已全面投产
三祥新材(603663)07月12日在投资者关系平台上答复了投资者关心的问题。
股票行情快报:泰慕士(001234)7月11日主力资金净买入299.35万元
截至2023年7月11日收盘,泰慕士(001234)报收于元,上涨%,换手率%,成